自訂同意偏好設定

我們使用 Cookie 來幫助您高效導航並執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以下每個同意類別中找到所有 Cookie 的詳細資訊。

被歸類為「必要」的 Cookie 會儲存在您的瀏覽器中,因為它們對於啟用網站的基本功能至關重要。

我們也使用第三方 Cookie 來幫助我們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網站,儲存您的偏好設定,並提供與您相關的內容和廣告。這些 Cookie 只有在獲得您的事先同意後才會儲存在您的瀏覽器中。

您可以選擇啟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會影響您的瀏覽體驗。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為何需要進行菌種鑑定?菌種鑑定選用方法之剖析

 

為何需要進行菌種鑑定?

  • 微生物污染來源的確認
  • 產品添加菌的品質檢驗
  • 標準菌株品管

 

微生物污染來源的:

食品、藥品、化粧品、飲用水、醫藥器材、生物製劑等與人體生理安全相關之產品,進入各大銷售通路前,需確保產品為無菌或含菌量低於相關法規標準值。產品若遭受微生物污染,導致品質腐敗,增加消費者的安全風險,則除了產品經濟價值的損失外,更會影響消費者的信心,對公司品牌也會受損。

因此,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如何降低微生物汙染尤為重要,各生產環節中均可能發生微生物汙染,如:原物料、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生產與儲存空間等,若能即時鑑定汙染菌種,並提出有效預防汙染的計畫,便能降低損失。

 

產品添加菌的品質檢驗:

近年來,由於益生菌的臨床效果逐漸被證實,市面上出現許多食品、醫藥、保健食品等產品皆標榜其中添加多種益生菌,然而部份產品經過抽驗後,發現實際上菌種、菌數含量與標示不符合之情況,雖不至於讓消費者處在安全風險之中,但產品與公司形象都會因此受損,要避免這樣的問題,可以先進行產品自我把關,確認自身產品中益生菌實際保有活性之菌種菌量,並委託第三方公正機構進行指定菌種檢驗,不僅提升消費者的信心,亦能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標準菌株品管:

此外,菌種鑑定亦能應用於實驗、研究所使用之標準菌株,進行實驗前預先確認標準菌株正確無誤,避免菌株因污染或保存失當,使實驗失敗導致經濟損失與實驗結果可信度降低。

 

 

菌種鑑定之方法

菌種鑑定依檢體類型各有其適合的處理方法,前處理後所分離之菌落依菌落型態與染色鏡檢結果初步分類為細菌、酵母菌與絲狀真菌,並選擇適當之鑑定方式,實驗室目前主要使用之鑑定方法為 MALDI-TOF MS 鑑定分析,並視情況使用生化套組或分子生物法定序輔助分析,詳如表 1 及表 2 。

 

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飛行時間式質譜儀 (MALDI-TOF MS)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

為一種新興的菌種鑑定技術,鑑定原理為全細胞蛋白質質譜指紋分析,並與 MALDI Biotyper 資料庫中已知菌種的全蛋白質譜訊號做比對,快速鑑定未知菌種的身份,該鑑定方法具有多項優點,台美特別斥資導入並應用於菌種鑑定服務:

  • 單一的新鮮菌落即可進行分析,且每一樣品盤最多可上 94 個樣品點,具高通量分析鑑定的效果。
  • 內建為微生物資料庫含超過 5,000 多筆菌株標準質譜可供比對,並可自行擴建質譜指紋比對資料庫。
  • 已獲得台灣 TFDA 及歐盟、美國 FDA 之體外醫療檢測 (IVD) 驗證。
  • 在食品工業方法研究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 (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 及國際知名菌種中心(如美國 ATCC、德國 DSM、 日本 NBRC、荷蘭 CBS 等)廣泛使用於微生物品管、分類鑑定和大量菌株之快速篩選。
  • 比對分析後所獲得的結果前一、二名若為相同菌種學名,且皆大於一定分數 (2.0) 則可認定為該未知菌種之身份。

MALDI-TOF MS 固然便利,但仍有諸多菌種,如:絲狀真菌或尚未建立標準菌株質譜指紋的細菌,無法經由該鑑定方法確認其菌種所屬,亦無法鑑別全蛋白質質譜相似之菌種,如:Bacillus cereus group,因此分子生物法定序或生化試驗的輔助仍不可或缺。

 

分子生物方法

抽取未知菌種的 DNA,經聚合酶連鎖反應儀器增幅後定序,將獲得的核酸序列與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資料庫進行比對分析,以鑑定菌種身份。亦可使用特定菌株之專一性引子探針進行 Real-time PCR 檢驗個別菌株,確認產品內是否存有指定菌株。

 

生化特性試驗:

依照微生物生長代謝需求與產物的不同來確認菌種的身份,如:不同碳氮源的利用、是否具有溶血特性、芽孢生成生否或特定酵素有無等等特性。依細菌細胞壁染色特性與型態的差別可分成革蘭氏陽性桿菌、球菌與陰性桿菌、球菌等類別,在生化試驗項目的選擇上也不同,如:革蘭氏陽性球菌的觸酶與凝固酶測試、陰性桿菌的 IMViC 或生化八管。

除了傳統的生化試驗外,市面上亦有能快速進行生化試驗的鑑定套組,本公司所使用之快速套組 有 API 20E、API 50 CHB、API 50 CHL 與 Remel RapID™ 快速生化鑑定。

API 20E 鑑定套組含 20 小管,可進行 23 種生化試驗,適用於腸道桿菌或其他革蘭氏陰性桿菌之鑑定;API 50 CHB 與 CHL 則含有 49 種不同碳水化合物,分別用來快速鑑定芽孢桿菌屬與乳酸菌;Remel RapID™ 為目前最完備之生化鑑定套組之一,可鑑定多達 400 多種微生物。不同於傳統生化試驗的繁雜測項選取與操作,快速的生化鑑定套組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生化試驗,加快菌種鑑定的效率。

 

 

 

表一、不同檢體類型之鑑定方法選用

項目檢體類型鑑定方法備註
未知菌種鑑定1. 平板培養基
2. 污染樣品
3. 添加菌株之完整產品
1. 生化試驗
2. MALDI-TOF MS
3. PCR增幅定序
1. 一般環境菌種鑑定
2. 污染源鑑定
3. 針對產品中未指定菌株,以MALDI-TOF MS滿盤方式檢測
指定菌株鑑定1. 添加菌株之完整產品
2. 複合性乳酸菌產品
1. 生化試驗
2. MALDI-TOF MS
3. PCR增幅定序
4. Real-Time PCR
1. 產品中指定菌株鑑定
2. 複合性乳酸菌產品以Real-time PCR菌株專一性引子進行個別鑑定

表二、常見菌種鑑定方法比較

鑑定方法

細菌分離培養
與生化鑑定

MALDI-TOF MS

分子生物法鑑定

適用菌種細菌、酵母菌細菌、酵母菌細菌、真菌
鑑定流程增殖培養

分離純化

生化試驗
增殖培養

分離純化

蛋白質萃取鑑定
核酸萃取與增幅 (PCR)

定序確認菌種

菌株專一性引子探針
(個別鑑定)
儀器與試劑培養基、生化試管、
快速鑑定套組
MALDI-TOF MS核酸萃取套組
聚合酶連鎖反應儀器
工作天數5-10天2-3天5-7天*
備註檢體需含有活菌檢體需含有活菌無活性菌株
亦可進行鑑定
*備註:由於真菌培養時間較長,因此實際所須工作天數可能會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