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訂同意偏好設定

我們使用 Cookie 來幫助您高效導航並執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以下每個同意類別中找到所有 Cookie 的詳細資訊。

被歸類為「必要」的 Cookie 會儲存在您的瀏覽器中,因為它們對於啟用網站的基本功能至關重要。

我們也使用第三方 Cookie 來幫助我們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網站,儲存您的偏好設定,並提供與您相關的內容和廣告。這些 Cookie 只有在獲得您的事先同意後才會儲存在您的瀏覽器中。

您可以選擇啟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會影響您的瀏覽體驗。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各種農藥殘留檢驗疑問

當農藥完全分解後會發生什麼事?

當農藥完全分解後,它其實並不是消失,而是可能形成新的化學物質,而新的化學物質可能比原來的化學物質有更多或更少的毒性。

一般來說,它們被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直到只剩下二氧化碳、水和礦物質,微生物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外,某些化學品最初可能不會分解,這完全取決於化學性質和環境條件,而無機農藥如磷酸鐵和硫酸銅則不會像有機農藥一樣分解,因此「半衰期」的概念僅適用於含有碳成分的有機農藥

 

為您解答~各種農藥殘留檢驗疑問

農藥殘留的影響因素十分多元,比其他檢驗項目更複雜,且因為科技的進步,檢測儀器越來越靈敏,以往難以被偵測的物質,也可能被驗出極微量的殘留,在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中,標準單位為 ppm ,檢測儀器可檢測至 0.01 ppm。

有以上的認知後,我們為您解答各種農藥殘留檢驗問題。

 

為什麼沒有使用農藥,卻檢出農藥殘留?

  • 原料沒有使用農藥,為什麼成品被檢出農藥殘留?
  • 我的供應商說他沒有用農藥,為什麼會驗出來?

第一種原因 環境背景值

農藥施放時僅少部份殘留在目標作物上,達到防治或調節效果,大部份會經由蒸發、飄散、沉降、淋洗、溢流、滲濾、吸附及攝食而分別進入空氣、土壤、河川及生物鏈中。

透過前面的文章我們認識農藥半衰期,知道進入環境中之農藥可因光解、水解、微生物活動等方式而分解,農藥因理化性質、劑型、施用方法及環境狀態不同而有不同的環境宿命 (environmental fate),甚至我們也瞭解到當農藥完全分解後,它其實並不是消失,而是可能形成新的化學物質,故曾經使用過農藥,必留下使用痕跡,此影響即為環境背景值。

環境背景值一般定義:自然狀態下某物質在特定地理環境下的介質中的濃度。

第二種原因 鄰田汙染

台灣地狹人稠,耕地零碎且面積偏小,雖然耕地已規劃隔離帶,但仍可能因相鄰農田或上風處農田施用過程不當,而造成農藥飄散污染,正常來說,鄰田汙染的殘留量不高,因此按常理推斷,當檢測出微量殘留時,且該農藥對其作物明顯沒有防治效果或價值時,可能是鄰田汙染;但回歸實務面,農民在施藥時,因為農藥行推薦或混合多種農藥而不自知等狀況,所以難以使用農藥殘留種類來判斷是否為鄰田汙染。

第三種原因 製程汙染

從原料,歷經製造、加工、包裝、運送至通路販售,在高度分工的層層環節中,每個過程中有汙染的風險和可能,常見汙染原因:

1. 原物料混堆
2. 製造過程中被污染
3. 包裝容器被污染

 

為何未施用該種農藥,卻被檢驗出有使用該種農藥?

延伸說明為何未施用該種農藥,卻被檢驗出有使用該種農藥?原因除和上面相同外,還有因為:

第四種原因 混合多種農藥而不自知

補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葉改良場,對於混合農藥的建議「農藥專家一直叮嚀農友不可自行混合農藥施用於作物上,農藥的合成、混合與施用具高度專業性,必須經長時間試驗與測試,才能推出。為避免對人畜、作物及環境造成危險,請務必遵守。

目前市面上有混合二種化學農藥的產品出售例如嘉賜銅為嘉賜黴素及氯氧化銅混合,又如核准登記使用於防治茶小綠葉蟬的農藥 40% 加保福化利可濕性粉劑主成份為加保利及福化利;若需要同時施用二種農藥時,應購買此類的成品農藥,比較有保障。應避免混用三種以上的農藥」。

第五種原因 使用非法農藥

過往地方政府查緝非法農藥,查獲之違規案件包含標示不符、含有偽禁農藥、含有劣質農藥等,未登記的非法農藥所含有效成分種類可能與農藥標籤、說明書標註的有效成分不符,更甚至使用或混摻禁用農藥、劣質農藥、它種農藥或不明成分。

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評估之成品農藥或地下工廠生產之非法農藥,其農藥來源、加工控管,都會造成「不純物」的產生,部分不純物已被證實有致癌、致畸胎或污染環境等風險,嚴重危害人體、食品安全及影響環境安全,使用非法農藥亦容易造成較多殘留。

 

為什麼農藥殘留檢驗結果不同?

  • 我的產品都用同一批原料,為什麼上次檢驗結果沒有檢出某農藥,這次有?
  • 為什麼不同檢驗公司的農藥殘留檢驗結果不同?

第一種原因檢體不同

選擇進行農藥殘留試驗的檢體多為農作物,或原料成分使用自然環境產出的作物或生物,例如茶葉、蔬菜水果、麵粉、乳製品、沖泡類榖糧飲品、植物性飼料等。

農藥施放時,噴灑在作物上,同一作物在根莖葉上所具有的殘留濃度不同,以同一部位來說,也會因噴灑不均勻而有所差別,因此不同檢體即有不同的結果。

第二種原因 檢驗方法及操作的不同

雖檢測所使用的方法,皆依據主管機關公告之檢驗方法,但不同儀器有不同的偵測極限值、不同方法亦有不同之方法偵測極限值,又不同公司之操作人員能力及檢體基質批次之差異等因素皆會影響檢驗結果,故對於檢測的誤差或爭議,需視各種狀況進行研討。

第三種原因 其他影響因素

部份原料於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及貯存等過程中,會產生自然或非自然的變化,各項可能產生的變化,需視檢體與狀況進行研討,難以即刻定論,若對於檢驗結果有所疑問,歡迎來電洽詢。

 

上篇文章:什麼是農藥半衰期?影響農藥半衰期的因素
下篇文章:如何減少農藥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