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訂同意偏好設定

我們使用 Cookie 來幫助您高效導航並執行某些功能。您可以在以下每個同意類別中找到所有 Cookie 的詳細資訊。

被歸類為「必要」的 Cookie 會儲存在您的瀏覽器中,因為它們對於啟用網站的基本功能至關重要。

我們也使用第三方 Cookie 來幫助我們分析您如何使用本網站,儲存您的偏好設定,並提供與您相關的內容和廣告。這些 Cookie 只有在獲得您的事先同意後才會儲存在您的瀏覽器中。

您可以選擇啟用或禁用部分或全部這些 Cookie,但禁用其中一些可能會影響您的瀏覽體驗。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以研發連結商機的成功實踐

以研發連結商機的成功實踐

台美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全方位檢驗實驗室,研發基礎紮實、產業服務經驗豐富。執行研發中心計畫後,研發團隊針對可轉換成商機的主題尋找更具敏銳度,且帶動企業營運方向、價值主張、客服文化等多面向的宏觀改變。

台美每年於第四季初選定 2 天,舉辦年度「策略共識營」藉由主管帶領,全員凝聚共識、擬定策略,共商來年營運方針。2016 年,公司特別提出 3 項共識:(1)營運方向著重聚焦,避免過度發散。(2)研發新產品或服務需自「使用者經驗」出發,以切中市場需求。(3)建立研發型態的企業文化。

這 3 項策略的醞釀產生,主要的靈感來自參與經濟部研發中心計畫。當初以歐盟環境毒理為主題的研發,目前已順利連結全新的檢驗利基市場。計畫結案至今已 3年,台美仍持續蹲穩馬步,準備大展身手,發展另一個新的階段:新市場、新服務平臺及核心價值的進一步型塑。台美副總經理蔡岳廷不諱言,「如果企業缺乏真正想要開發的市場或產品,即使參加計畫也很難成功。」

檢驗產業方程式
核心專業X 合規認證 X 科技應用 = 利基市場

馬偕醫學院校長魏耀揮是台美研發中心計畫的審查委員,談及這家在塑化劑事件中,為全國最先被政府認可的 3 家檢測實驗室之一,以「必然會成功」簡潔總結他對台美的看法。「擁有專業技術、已經找到利基市場並具有市場知名度」,魏耀揮委員認為,發展穩健的台美即使不參加計畫,也有自行研發的能力,參加計畫只是幫他們跑得更快,「但是,輔導成果應該會發酵,成為對未來檢驗產業發展的正面引導作用。」

馬偕醫學院 魏耀揮 校長
Photo Credit: 經濟部技術處,《研發創實力 國內研發中心計畫成果專刊》, 2016年12月

台美的專業技術利基,來自創辦人蔡文城董事長在微生物領域的完備學經歷。30 幾年前他從美國學成回臺灣,擔任陽明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科所教授,育才無數,國內修習微生物相關課程的大學生,幾乎都讀過蔡教授所寫的教科書。他致力貢獻自身專長於醫學檢驗,協助醫院建立實用檢驗技術,因此在 15 年前創立台美。魏耀揮委員認為,「專業夠好才能成功」,蔡教授的微生物檢驗專業國內無人能出其右,台美成功並非偶然。」

一旦精通學理基礎,跨足相關領域的技術門檻會相對降低,台美創立 15 年來,便是憑藉微生物檢驗專業,隨法規或查驗登記變動趨勢,陸續延伸至其他檢測領域,包括基因、環境、化妝品、醫療器材、食品安全及保健食品等檢測。魏耀揮委員分析,關鍵策略即是「運用最新檢驗科技,加上核心專業,融入利基市場。」

臺灣的檢驗市場需求極大,從臨床檢體到日常食品,在在需要確認微生物的種類與含量,魏耀揮委員看好台美未來發展,尤其大陸日漸重視食安,應是台美可以考慮掌握的市場機會。

有法規,就有市場,研發能量與速度決勝負

2008 年臺灣爆發三聚氰胺事件,後續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大眾恐慌已經證明:社會關注程度與政府法規,是左右檢驗市場走向與商機的兩大要素。

台美檢驗 蔡岳廷 副總經理

蔡岳廷副總經理同意食安將是持續的顯學,他認為公告法規與市場需求具有高度關聯性,但也不能忽略競爭者因此蜂擁分食,市場愈趨紅海化,進而壓縮原有獲利空間。領導品牌除非持續拉開領先距離,否則法規不過是預告市場將邁入成熟期的警訊。

保守估計,率先進入檢驗新市場的優勝者,約可寡占甚至獨享領先成果四年,兩年來自研發技術門檻,另兩年則是後發實驗室取得技術認證的所需時間。

由此看來,檢驗產業講求快速進入市場 (Time to Market) 不亞於其他產業,決勝關鍵因素來自實驗室的研發能力與速度,以及回應市場變化與需求的靈活彈性。

歐盟合規環境毒理試驗研究,申請經濟部研發中心計畫

微生物實驗室、化學實驗室與委託研究實驗室,是台美 3 個主要的實驗室,其中前兩者經驗累積豐富,可對商機做出明確判斷與執行,委託研究實驗室由於過往多投入平均耗時一、兩年的大型委託案(例如健康食品小綠人標章),若要轉而針對特定領域自行研發檢驗服務產品,「則尚未看到很明確的市場」。

蔡岳廷副總經理形容摸索初期有些且戰且走的意味,「偶爾會接到很特殊、國內從未做過的研究需求,例如蚯蚓毒性實驗、塑膠袋等包材成分降解後是否有害環境?對生態(水蚤、蚯蚓)的影響如何?」台美進一步了解,原來客戶提出的實驗需求,是出自於歐盟對進口產品的相關檢驗規定。

歐盟針對紡織品所使用的染料、電子基板塗布材料等,依商品輸入重量分級,不同級別需要分別檢附特定的環境毒理檢測報告。

仔細研究法規內容後的更重要發現是:「原來我們做的,只是歐盟規定實驗項目的一部分。」即使如此,台美幾乎可確定是亞洲第一家投入相關研發的實驗室,台美於是決定將「歐盟環境毒理研究」做為研發中心的研發領域之一,後來並在審查委員建議「留意聚焦、研發項目應該與商機連結」下,確定這項研究其實對應著一塊新興市場,「具有潛在商機」。

重量級委託研究案,測試研發中心能量

確定商機只是第一階段,到了補足技術要求的第二階段,挑戰開始一一出現:不僅研究人才尋覓不易,動物蚤與植物藻品系正確鑑別、符合國際規範的土壤等實驗材料也難以取得,「實驗的困難不在操作,而在材料不好找。」幸好台美基礎領域涵蓋廣泛,含括生物、分生、細胞、化學、動物等,雖然欠缺水生領域經驗,但透過與學界合作,在學校老師協助下找到所需品系的蚤類,並傳授鑑別方法與培養條件下,讓難題迎刃而解。

Photo Credit: 經濟部技術處,《研發創實力 國內研發中心計畫成果專刊》, 2016年12月


2015 年下半年,正當台美解決主要難題、逐步完備足以承接輸出歐盟產品的檢驗能力時,難得的機緣出現了。

一家過往習於委託歐盟廠商代為進行環境檢驗的國內染料廠商,希望嘗試與台美合作。機會雖然來得正好,但台美仍據實以告,「有些技術如致畸胎實驗、生物降解等還在研發階段」,不過客戶認為應該可行,台美立刻著手組成一個團隊,在 1 年半以內完成一百多項檢驗項目開發並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圓滿完成任務之餘,還為客戶省下超過一半的檢測成本。

適時展現的研發能量

如此重量級的委託研究案,彷彿一紙試劑,測出台美研發中心長期累積的研發能量。

早在染料廠商委託案出現前 3 年,台美就展現出卓越的研發能量。2011 年 7 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公告新規定:「血糖測試機必須避免 B 型肝炎 (HBV) 交叉汙染」。臺灣是血糖機製造王國,廠商 8 月就上門詢問能不能幫忙檢驗。美國FDA只發布新規定,卻未公告檢驗方法,代表全球沒人做過。而台美因為研發中心的設立,延攬近 20 位專業人員,人才充足讓台美決定大膽做新的嘗試,立刻搜尋文獻設計檢驗方法、實驗指南 (protocol) 及步驟,與客戶反覆討論推敲。

2011 年 11 月,台美將自行研發的檢驗方法送交美國 FDA,雙方只經過一、兩次往返討論及微調細節,就確定檢驗方法可執行。經過一段時間後,台美偶然發現美國 FDA 公布了建議方法,「而且是只修改了幾處英文文法」的台美研發版本。

經營團隊深覺建立研發習慣的重要,便是來自大型專案的接連洗禮。台美有多個實驗室,「如果平日只做例行檢驗,缺乏研發意識,遇到這樣大型的計畫,同仁就會排斥研發工作」,經由設立研發中心,引進人才、建立研發文化,「當機緣發生,才能適時展現研發能量」,這是一次增加團隊信心的寶貴經驗。

國內醫藥品查驗中心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Taiwan, CDE) 隨後得知美國 FDA的血糖機新檢測規定,為保障使用者安全,也考慮在國內實施。CDE 因而邀請已有實務經驗的台美共同討論。

這是超乎預期的效益,「研發中心開發的方法得到國外核可,還能將經驗傳承給公部門內部專家,讓臺灣可以立刻與國際接軌。」

Photo Credit: 經濟部技術處,《研發創實力 國內研發中心計畫成果專刊》, 2016年12月

「台美安全家」一個專為企業打造的安全資訊平臺

設立研發中心的效益不僅觸及歐美市場商機,以及分享獨家經驗,另一項額外收穫,則是與研發中心計畫同時在 2011 年建立的知識庫「台美安全家」,耗費近 5 年時間,彙整國內數萬條檢驗法規,可供客戶檢索。

這項浩大工程的啟動,來自參與計畫前的「歐盟環境毒理試驗」初始研究,「當時台美發現有必要了解法令」,因為法規既牽動研發方向,也隱含商機。

過往台美判斷商機,多半仰賴來自業務端的市場訊息;參加計畫後,「委員要求研發需與市場連結,這才發現過去的判斷不是那麼精準」。

若能整合市場訊息與法規內容,就能精準訂出公司未來三年發展的研發目標、人力配置與年度 KPI(關鍵績效指標)。不過,蔡岳廷副總經理也強調,檢驗公司必須具有研發彈性,「若法規修改,就要立刻隨之調整。」

另一方面,許多客戶雖然身為產業專業人士,但由於缺乏整合式法令資訊管道,對所開發生產的產品該進行何種檢驗項目一無所知,台美才決定將原本設定為內部使用的知識庫擴充為服務平臺,開放供客戶使用,「創造附加價值」,現在客戶只要透過法規檢索,產品的「必測」與「選測」項目便一目瞭然,另外也可自行上線查

詢檢測報告進度、歷史檢驗報告及食品業者自動換算食品外包裝「營養標示」等,功能完備,提供客戶一條龍式的檢測服務。

http://sp.superlab.com.tw/

發揮檢驗產業「在地化精神」以研發創造產值

台美對於持續領先市場的地位充滿企圖心,透過經濟部研發中心計畫,精進營運策略思考,後續效益仍在持續作用,蔡岳廷副總經理自覺最大收穫,是實驗人員被激發出從無到有的研發能力,「研發的目的在創造產值,若只是停留在改良的『me too』,市場就不會成長。」

魏耀揮委員則對台美充滿期許,希望繼續擴大培養研發人才,再到各地設立檢驗中心,依當地環境特性進行在地研發,進而向上向外發展為多元專業的大型檢驗公司。

本文出處:

經濟部技術處,《研發創實力 國內研發中心計畫成果專刊》,2016年12月